Contact Moye Chen

 

         

123 Street Avenue, City Town, 99999

(123) 555-6789

email@address.com

 

You can set your address, phone number, email and site description in the settings tab.
Link to read me page with more information.

最新动态

来自乐评人张可驹的点评

Moye Chen

引自中国著名乐评人张可驹于2018年7月29日在《新民晚报》发表的文章:

要技巧,更要品位

——谈新生代音乐家陈默也的新唱片

张可驹

“一段时间以前,钢琴家陈默也签约澳洲环球,灌录的新唱片《四个世界》成为乐迷们的话题。听过这张唱片后,我发现自己所收获的,比当初期待的还多了许多。

十多年来新人演奏家如同走马灯一样换,站得住脚的却是寥寥。甚至能让你回想起名字的人也不多。客观地说,在经典艺术的世界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正常的。之所以如此,就是因为有很多“不正常的”演奏家。正如听了某位美女钢琴家的现场录音,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烂到天际。就算在李斯特音乐最受轻视的年代,他的改编曲也不该受到如此糟蹋,更何况是现在?可对大量观众而言,有颜值和身材就足够了,这也就是她能坐在那里的两条理由。大家消费得开心,似乎一切就没问题。可惜无论作品,还是钢琴演奏的艺术,都不认这种“消费”,于是新人就一批批地被清除掉。

其实,正常的钢琴家是很宝贵的,陈默也就是其中之一。他的演奏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,技巧也十分扎实,且品位良好。这三点看似是每一位钢琴家都应当具备的,其实不然。技巧当为音乐服务,前提是钢琴家确实有真正扎实的技巧。若在快速的演奏中,细节并不清楚,也不能顾及呼吸;或依靠踏板进行音响的“朦胧化”,却无法营造美感,反而影响结构的呈现,这些都是技巧不足的体现。而哪怕“有技巧”,也需要更高一层的品位的指导,否则可能陷入细节不乏亮点、有句无篇的窘境。之所以将陈默也的演奏称为“正常”,就是因为他避免了这些问题。钢琴家选择了一些不很热门,却相当迷人,技巧也颇艰难的小品。然后他以拉赫玛尼诺夫激烈恢宏的《第二号钢琴奏鸣曲》为整张唱片收尾。这都是“作曲家—大钢琴家”写的音乐,陈默也甚至还选择了霍洛维兹创作的两首小品。

这套曲目直接来自我们称为“钢琴演奏之黄金年代”。彼时很多“演绎者”自己也是作曲家,这些后浪漫派曲目往往悦耳动听,却需要演奏者具备非凡的技巧和品位,因为它们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中写成的。若因为很多小品“未必深刻”而轻视它们,那就太浅薄了。要真正弹好它们,恐怕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行。陈默也尚未达到那样的水平,但他的潜质非凡,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。如此清晰、扎实的触键,追求每一个音符饱满呈现;同时在踏板方面从不拖泥带水,对于音响构思的宏大性,对于如何通过声部结构的刻画体现真正的气魄,都有深入的考量。所以,他的演奏听来有大手笔,细品之下,也不会让你感觉外强中干。因为很多外强中干的粗暴弹法,已背离品位与自然性,因此也就同超技演奏的精神殊途。

听陈默也的演奏,会发现品位与自然始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。当然“实践”这样的目标,是永无止境的。对技巧的锤炼、韵味的把握,都是一生的功课。但现在,他已弹出某些神来之笔。如珀西·格兰杰的改编曲《在达荷美》中,钢琴家对滑奏的表现让人惊艳,更妙的是音量大、音色美,且带有一种透明感。练出如此效果,想想我都觉得有点手痛。陈默也弹出那首奏鸣曲中的极强音时,那种让和弦的轰鸣极为充分、又避免流露出一丝粗糙的控制力,让人动容。他对于慢乐章中音乐结构、气息的把握,也有真正理解原作风格后,方能体现的智慧与熟稔。所幸,钢琴家后续的唱片也已在准备中了。”

点击此处阅读原文